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上午好!
我们今天演讲的题目是:《因为艾,所以爱》。
1981年1月加利福尼亚洲Gottlies博士发现第1例患有缺氧引起呼吸困难而诊断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患者,接着在不到5个月内又发现4例类同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。这类肺炎很少见,只有当人体免疫一功能极度缺陷时才发生,而这5个人都是年轻同性恋,既往身体健康,虽然均住在洛杉矶,但素不相识,也不居住在同一区内。这就引起了这位医生的注意。在他的报告中提出了可能出现新的公共卫生问题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这个报告内容以“肺孢子虫肺炎―洛杉矶”为题,发表在同年6月5日的MMWR(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)上,后来证实这就是艾滋病(AIDS),而这种肺炎是典型的艾滋病临床表现之一,从此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。
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,不仅明确了这是一种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,而且在全球各地不断从同性恋人群,吸毒人群,输血者个血友病患者,卖淫嫖娼,男性HIV感染的配偶或女性性伴,各种有过性乱,吸毒史的高危人群,从事艾滋病的义务卫生人员甚至婴儿和一般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和病人艾滋病流行迅速从非洲,北美,欧洲传播到拉丁美洲,亚洲,当时已有12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,病人达6万例。
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,艾滋病毒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以毁灭性破坏。2010年“世界艾滋病日”的主题是“普遍可及和人权”
这一主题被解读为:希望让更多的人,有更多的渠道能够了解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知识,并对相关人群进行更有效的保护。我们青年学生更是责任重大,自己要洁身自爱,杜绝不洁性行为和吸毒,而且多向周围的人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危害和预防,切实负起一个21世纪青年学生所应有的责任与志愿者精神。
1991年以纽约的画家帕特里克为首,成立了一个叫“视觉艾滋病”的组织,希望创造一种视觉象征,以示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,该组织创作了3000个红丝带。发给在百老汇参加颁奖仪式的明星与观众,呼吁关注艾滋病患者,此举引起轰动。在此后的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,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。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向会场上空,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。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。
红丝带从此成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,它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,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,象征着要用“心”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。
专业人士指出。一般而言,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后最长可达15年潜伏期。最终病毒数量极度增加,导致各种不治之症直至死亡。据调查。艾滋病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~49岁。他们既是主要的家庭劳动力,又是主要的社会财富创造者。患有艾滋病后直接要造成收入的较少和巨额医药费用的增加,并由此带来家庭生活困难和孤老赡养,孤儿抚养等社会问题。
艾滋病因防治尚无有效药物和疗法被称为“超级癌症”,但同学们无需谈“艾色变”。 握手,拥抱,咳嗽,打喷嚏,共用办公用具,被褥,钱币,电话,厕所,一共劳动,工作,用餐,游泳,洗浴和蚊虫叮咬等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毒,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预防,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艾滋病 性病的最有效的手段。
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,更是一个社会问题,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参与预防和控制。
娱乐场所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地带。同时,要对艾滋病人宽容,共济,尊重病人,对艾滋病人进行必要的救助,最大限度减少其给人类带来的“二次伤害”。
但艾滋并不可怕,我相信他总有被征服的一天,让我们共同努力,珍爱生命,防治艾滋,因为艾,所以爱,让飘动的红丝带,连接着关爱,努力为战胜艾滋而奋斗。
我们14级护理(4)班的全体同学向全校师生表示倡议:行动起来,向“零艾滋”迈进。
请14级护理(4)班的同学们向我们的老师,同学们带上红丝带,让我们共同筑起防艾的围墙。
14护理4班